性格很个性
粉丝:1
引言
加文·伍德(Gavin Wood)在区块链领域非常有名,他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,也是Polkadot创始人,他不只是技术厉害的人,还是区块链底层架构的设计者,从以太坊的“黄皮书”到Substrate框架,他的每次创新都对行业走向有深刻影响。本文会带你进入这位“区块链哲学家”的世界,去瞧瞧他怎样用代码书写分布式账本的未来。
从以太坊到Web3的愿景
加文·伍德有一项广为人知的贡献,那就是以太坊的“黄皮书”,这份技术文档定义了以太坊虚拟机(EVM)的标准,它成为了链上协议的基石。不过他并不满足于此,在2014年他首次提出了“Web3”概念,他认为互联网应由用户掌控数据,而不是由科技巨头掌控。
这一理念直接促使Polkadot诞生,它与以太坊“世界计算机”的定位不一样,Polkadot致力于成为“区块链的区块链”,借助跨链协议实现不同链之间的互通,这种设计解决了区块链行业的“孤岛效应”,像比特币和以太坊资产无法直接交互的历史难题也被解决了。
Substrate框架的颠覆性
2018年,加文·伍德团队开源了Substrate框架,开发者能够借助它快速构建区块链,构建方式如同搭积木一般。德国电信旗下的T-Systems利用Substrate开发了企业级区块链,整个开发过程仅仅花费了3个月时间,而若采用传统方式,可能需要2年。
Substrate的模块化设计,极大地降低了区块链开发的门槛,就拿游戏链Astar Network来说,它仅用两周时间,就完成了以太坊兼容性的升级,要是按照传统方法,实现这种跨链桥接,得投入数百万美元的研发费用,伍德曾打趣道:“这就好比给开发者发了区块链领域的乐高玩具。”
Polkadot的平行链革命
2021年,Polkadot开启了平行链插槽拍卖,这成了年度行业里的重大事件,借助蜡烛拍卖机制,项目方要质押DOT代币来竞拍有限的插槽席位,首批获胜者有DeFi平台Acala以及隐私链Moonbeam,它们的生态锁仓量在短期内突破了30亿美元。
平行链设计切实达成了“链间协作”。比如说,Moonbeam上的链上协议能够直接调用比特币网络数据,不需要借助中心化数字资产信息平台进行中转。这种互操作性使得Polkadot在2022年处于巅峰状态时,承载的平行链超过了150条,并且日均跨链交易量突破了50万笔。
行业评价两极分化
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曾公开讲过,加文的跨链愿景太过理想化,其合规托管性有可能被削弱 。然而波场创始人孙宇晨却觉得,Polkadot的架构在商业落地方面比以太坊更合适,特别是在传统企业接入这方面 。
GitHub数据表明,Substrate框架月活开发者数量长期保持在2000人以上,Cosmos SDK同期数据约为800人,开发者社区的评价更为直观。一位匿名开发者留言称,使用Substrate如同开自动挡汽车,不过要先花三个月考驾照,也就是学习Rust语言 。
监管浪潮中的坚持
全球监管呈现收紧态势,面对这种情况,加文·伍德一直坚守技术中立的立场。美国SEC把多个PoS代币列为证券,在这个时候,Polkadot基金会主动公开了DOT代币的治理模型细节,并且成功取得了瑞士金融市场监督局(FINMA)的合规认证。
2023年,Polkadot推出了“Gov2”治理系统,这一系统引发了广泛讨论,该系统运用“乐观批准”机制,在这种机制下,社区提案默认通过,除非有人提出反对意见,这种类似“疑罪从无”的设计,把平均决策时间从2周缩减到了3天,不过也有人担心,这可能会增加恶意提案的风险。
未来:从区块链到分布式账本社会
加文·伍德有了新的行动方向,他参与了欧盟的区块链基础设施项目,在2024年达沃斯论坛上,他提出了“链上法人实体”这一概念,即通过链上协议注册公司并自动纳税,目前该项目已在开曼群岛完成法律沙盒测试。
当有人问“区块链是不是被过度炒作了”,这位穿着有标志性花衬衫的程序员回应说,“TCP/IP协议在1990年时也被说成是泡沫,现在谁还记得那些倒闭的拨号公司?关键是协议本身。”你认为,这种技术原教旨主义能引领我们迈向真正的Web3时代吗?